标题:刘叉 内容: 刘叉的铁事典故唐朝诗人不少,狂放孤傲者也屡见不鲜,但是豪迈如江湖好汉的却只有刘叉一人。 刘叉,这名字就叫的不同凡俗,一般人都叫些典雅端丽,或者温正和平的字眼儿。 可刘叉兄弟的名字却不是,单一“叉“字,江湖豪气就迎面而来,确实刘叉人如其名,性格也是如梁山好汉一般。 据说刘叉少时就“任侠”,还因酒杀人,亡命而逃,倒是和鲁智深有些相仿。 但刘叉没有去当杀人放火的“花和尚”,等到朝廷大赦,就改为发愤读书,后来竟也能写的好诗。 他听说韩愈接纳天下的读书人,就去投奔,作《冰柱》、《雪车》二诗献给韩愈老师。 刘叉的这两首诗,历来被评为险怪之中的代表作,用险韵(险韵是指韵脚比较少,字也比较生僻的韵部,像《冰柱》这首诗用的“麻韵”,其中的“柤”字和“舥”字等都极少有人能用的到)。 全诗显得如奇山怪石,峥嵘嶙峋:师干久不息,农为兵兮民重嗟。 骚然县宇,土崩水溃。 畹中无熟谷,垄上无桑麻。 王春判序,百卉茁甲含葩。 有客避兵奔游僻,跋履险厄至三巴。 貂裘蒙茸已敝缕,鬓发蓬舥。 雀惊鼠伏,宁遑安处。 独卧旅舍无好梦,更堪走风沙。 天人一夜剪瑛琭,诘旦都成六出花。 南亩未盈尺,纤片乱舞空纷拏。 旋落旋逐朝暾化,檐间冰柱若削出交加。 或低或昂,小大莹洁,随势无等 差。 始疑玉龙下界来人世,齐向茅檐布爪牙。 又疑汉高帝,西方未斩蛇。 人不识,谁为当风杖莫邪。 铿镗 冰有韵,的皪玉无瑕。 不为四时雨,徒于道路成泥柤。 不为九江浪,徒为汩没天之涯。 不为双井水,满瓯 泛泛烹春茶。 不为中山浆,清新馥鼻盈百车。 不为池与沼,养鱼种芰成霪霪。 不为醴泉与甘露,使名异瑞 世俗夸。 特禀朝澈气,洁然自许靡间其迩遐。 森然气结一千里,滴沥声沈十万家。 明也虽小,暗之大不可 遮。 勿被曲瓦,直下不能抑群邪。 奈何时逼,不得时在我目中,倏然漂去无馀些。 自是成毁任天理,天于 此物岂宜有忒赊。 反令井蛙壁虫变容易,背人缩首竞呀呀。 我愿天子回造化,藏之韫椟玩之生光华。 刘叉此诗是用冰柱来比喻自己的才华得不到施展,但比喻的怪,诗也写的怪,可韩愈老师是喜欢这样的怪僻诗风的,所以就收留了刘叉。 但刘叉也不是那种习惯于低三下四地寄人篱下的人,韩愈老师又一付儒者的派头,所以刘叉不久就不耐烦了,据说刘叉临走时“持愈金数斤而去,曰:‘此谀墓中人得耳,不若与刘君为寿。 ’”。 这里顺便说一下韩愈老师是当时有名的写墓志铭的专家,当时写墓志铭收费极高,尤其像韩愈老师这样的名人写墓志铭,更是一种身份象征,所以豪门望族都重金礼聘韩愈老师来写,同理负责写碑的书家如柳公权等也发了不少财,当时认为如果贵族中哪家子孙为父辈办丧事时,没有请上述两位来写文书丹,就是不孝。 当然写这东西时,不免有些无谓的吹捧,人死为大吗,就是现在追悼会上的悼词一般也是只说好话嘛。 刘叉对于韩愈老师这个做法却并不以为然,竟理直气壮地拿走了韩愈的钱,还说你这是吹捧死人得来的,还不如给我刘某人当生活费呐。 大有“不义之财,取之何碍”的意思。 不知道韩愈老师的鼻子有没有气歪。 看这刘叉的脾气确实很像绿林豪客们的性格。 此后的刘叉,“归齐鲁,不知所终”。 唉,古代的文献中记载的多半是帝王将相,一般人往往入不了史书,只见于笔记小说之类的,所以生卒年和事迹什么的都不完整,我们现在知道的刘叉的事迹,也就这点事儿。 发布时间:2024-11-11 09:38:48 来源:好再来网 链接:https://www.mknn.cn/shiren/100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