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祥,字元德,常州无锡人。隆兴元年进士,为钱塘县主簿。时姚宪尹临安,俾摄录参。逻者以巧发为能,每事下有司,必监视锻炼,囚服乃已。尝诬告一武臣子谤朝政,鞫于狱,祥不使逻者入门。既而所告无实,具以白尹,尹惊曰:上命无实乎?祥曰:即坐谴,自甘。宪具论如祥意,上骇曰:朕几误矣,卿吾争臣也。遂赐宪出身为谏大夫,祥调濠州录事参军。安丰守臣冒占民田,讼屡改而不决,监司委祥,卒归之民。未几,其人易守濠,以嫌换司理庐州;守出改官奏留之,不可。
主管户部架阁文字、太学博士、国子博士、司农寺丞、枢密院编脩官兼刑部郎官、大宗正丞、军器少监。言:忝朝迹八年,在外贤才不胜众,愿更出迭入由臣始。出提举淮东常平茶盐、淮西运判。两淮铁钱比不定,祥疏乞官赐钱米销滥恶者,废定城、兴国、汉阳监,更铸绍熙新钱,从之,淮人以安。迁国子司业、宗正少卿、国子祭酒。
韩侂胄恃功,为丞相赵汝愚所抑,日夜谋引其党为台谏,以摈汝愚。汝愚为人疏,不虞其奸。侂胄欲逐汝愚而难其名,擢其党将作监李沐为正言。沐奏:汝愚以同姓居相位,将不利于社稷,乞罢其政。汝愚出浙江亭待罪,遂罢右相。汝愚以言去国祥上疏争之曰顷寿皇崩两宫隔绝中外汹汹留正弃印亡去国命如发。汝愚不畏灭族,决策立陛下,风尘不摇,天下复安,社稷之臣也。奈何无念功至意,忽体貌常典,使精忠巨节怫郁黯暗,何以示后世?除直龙图阁、湖南运副,言者劾罢之。于是太学诸生杨宏中、周端朝等六人上书留之,俱得罪。主冲佑观,再请老,以直龙图阁致仕。嘉泰元年八月卒,谥肃简。
4.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汝愚以言去国/祥上疏争之曰/顷寿皇崩两宫/隔绝中外/汹汹留正弃印/亡去国/命如发
B.汝愚以言去国/祥上疏争之曰/顷寿皇崩两宫/隔绝中外/汹汹留正弃印亡去/国命如发
C.汝愚以言去国/祥上疏争之/曰/顷寿皇崩/两宫隔绝/中外汹汹/留正弃印/亡去国/命如发
D.汝愚以言去国/祥上疏争之/曰/顷寿皇崩/两宫隔绝/中外汹汹/留正弃印亡去/国命如发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尹临安的尹即府尹,在这里是担任临安府尹。摄录参中的摄是代理的意思,除直龙图阁的除表示解除官职。
B.国子祭酒是古代国立最高学府国子学或国子监主管官的名称,主要负责传授儒家思想,主持最重要的礼仪祭祀活动。
C.忝,辱,有愧于,常用作谦辞,如忝在知己忝列门墙忝为人师等。忝朝迹,意为对在朝廷做官感到有愧。
D.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做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祥办案求实。他曾阻止逻者的监视锻炼,为一个被诬告的武臣子洗刷了罪名,这事受到了皇帝的称赞。
B.李祥爱护百姓。有安丰守臣冒占民田,打官司多次修正,未能归还。上级将此案交给李祥办理,最终归田于民。
C.李祥治理有方。在治理两淮期间,针对两淮铁钱比不定情况,请求更铸绍熙新钱,最终使百姓得以安宁。
D.李祥直言敢谏。丞相赵汝愚被正言李沐所奏而罢相,李祥直言进谏,因此惹得皇帝生气而罢免了他的官职。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具以白尹,尹惊曰:上命无实乎?祥曰:即坐谴,自甘。
(2)韩侂胄恃功,为丞相赵汝愚所抑,日夜谋引其党为台谏,以摈汝愚。
参考答案
4.D
5.A(除表示授予官职)
6.D(没有根据,因此惹得皇帝生气而被罢免了官职与原文不符)
7.(1)李祥把这件事详细地告诉了府尹,府尹吃惊地问:皇上的命令不属实(没有依据)吗?李祥说,即使因为这件事犯罪被贬谪了,我自己也心甘情愿。(具、白、即、坐各1分,句意1分,共5分)
(2)韩侂胄依仗自己有功劳,因被丞相赵汝愚压制,整天谋划提拔自己的同党李沐做台谏,来排挤赵汝愚。(恃、为所、日夜、摈各1分,句意1分,共5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