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追韩信》“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2025-08-31 纠错

萧何追韩信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上曰:若所追者谁? 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 上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 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上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上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 于是上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上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具:准备,备办

B.不及以闻,自追之 闻:听说

C.若亡,何也 若:你

D.王素慢无礼 素:一向

5.对一军皆惊的原因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韩信本为楚人,未必真心归汉。

B.韩信拜为上将军,迁升太快。

C.韩信逃跑,未加惩处反升迁,出乎预料之外。

D.人人自以为得大将,未曾想到韩信。

6.选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韩信随着亡者数十人而离去,其原因在于他看不到自己被刘邦重用的希望。

C.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这一细节写出了萧何急于要追回韩信的迫切心情。

D. 刘邦对萧何十分信任,言听计从,说明汉军的实际领导人是萧何而不是刘邦。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

(1)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4分)

(2)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3分)

(3)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3分)

参考答案

4.B

5.A

6.D

7.(1)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

(2)我不敢逃跑,是追逃跑的人罢了(3)我也想向东部发展,怎么能郁郁长久待在这里呢?

【解析】

4.闻:使动用法,使听到。

5.与一军皆惊无关且真心归汉。

6.言听计从只能说明萧何提出的意见对刘邦影响极大。

【参考译文】

韩信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也很佩服他。汉王的部下多半是东方人,都想回到故乡去,因此队伍到达南郑时,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多到了几十个。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有个不明底细的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

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喜欢,骂道: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韩信啊。汉王又骂道:军官跑掉的有好几十,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汉中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汉王说:我也打算回东方去呀,哪里能够老闷在这个鬼地方呢?萧何说:大王如果决计打回东方去,能够重用韩信,他就会留下来;假如不能重用他,那么,韩信终究还是要跑掉的。汉王说:我看你的面子,派他做个将军吧。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肯留下来的。汉王说:那么,让他做大将。萧何说:太好了。当下汉王就想叫韩信来拜将。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今天任命一位大将,就像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难怪韩信要走了。大王如果诚心拜他做大将,就该拣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办理,那才行啊!汉王答应了。那些军官们听说了,个个暗自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等到举行仪式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

点评内容

我要报错

点赞推荐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